歷時4 個月,音樂劇競演綜藝《愛樂之都》已接近尾聲,32 位演員貢獻了近50 個風格迥異的舞臺,塑造了眾多動人角色。他們扛住特寫鏡頭的審視,留下諸多令人回味的唱段。每一個舞臺,僅有幾分鐘演繹的時間,背后是演員們耗費近半個月時間的雕琢,以及多年來對唱、演、跳能力的錘煉。其中,多位在音樂劇行業(yè)摸爬滾打十余年的寶藏演員,終于從劇場走到大眾面前,在舞臺上爆發(fā)出驚人能量。
上海音樂學院首屆音樂劇系畢業(yè)生蔣倩如入行20 年,是師弟師妹心中當之無愧的“大師姐”。只要她站在舞臺上,其余一切黯然失色,強大的氣場足以讓觀眾感到戰(zhàn)栗。比她小兩屆的師弟夏振凱,是阿云嘎口中音樂劇行業(yè)的“勞模”、業(yè)務能力“天花板”,如同定海神針,每一次演出都給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體驗。
(資料圖片)
作為最早一批進入音樂劇領域的初代演員,蔣倩如、夏振凱等音樂劇資深演員幾乎見證了整個音樂劇產業(yè)從艱難起步到今天的繁榮。歷經高峰低谷,他們依然站在音樂劇的舞臺上,并將一直演下去。音樂劇之于他們,早已超越了職業(yè)的范疇,成為一生的志業(yè)。
蔣倩如說:“無論多難,我一定會站在這個舞臺上,直到站不動的那一天。”夏振凱說:“我要演戲,我要站在舞臺上,我要聚光燈,我不想停下。”
對于音樂劇演員而言,最具成就感的時刻莫過于謝幕的瞬間。觀眾的掌聲,有一種無法抵御的魔力,永遠吸引著他們一次次回到舞臺。他們在舞臺上詮釋各種各樣的角色,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,也將這份超越現(xiàn)實的體驗帶給觀眾,吸引著觀眾不斷地回到劇院,為他們喝彩。
穿上戲服,站上舞臺
蔣倩如與陳恬合作的《蝴蝶夢》中的選段《瑞貝卡》,是《愛樂之都》迄今在社交平臺上點擊量最高的舞臺之一。蔣倩如一襲黑衣,一個回眸便攝人心魄,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演員在舞臺上互相成就,將女管家這一復雜角色詮釋得立體而鮮活。
坐在化妝鏡前候場的時候,周圍一片沉寂,腳步聲音效響起,蔣倩如覺得自己“心臟都要跳出來,嗓子都哽住了,好像發(fā)不出來聲音”。對這位擁有無數(shù)舞臺經驗的演員來說,這一切仍然是陌生的,需要面對無數(shù)雙眼睛的審視。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,她說,自己已經很多年沒有如此緊張過了。
盡管如此,蔣倩如覺得自己特別需要這樣一個舞臺,她需要被更多人看見:“當演員這么長時間,太需要這樣一個機會,真正站在大眾面前,讓觀眾認識我們。”
作為初代音樂劇演員,蔣倩如經歷過市場最蕭條的時刻。為了生計,她曾短暫離開過音樂劇的舞臺,當過爵士歌手,還曾在文工團當過獨唱演員,生性愛自由,她很快辭掉了這份工作。2014 年,在同學李煒鵬邀約下,她以《搖滾西廂》重回音樂劇舞臺。2017 年,她出演《過去五年》,驚艷上海音樂劇圈,一時間,圈內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個唱演能力強勁的“大師姐”。去年,她在音樂劇《隱秘的角落》里飾演周春紅一角,得到了許多劇迷的喜愛。在《愛樂之都》里,她挑戰(zhàn)了許多此前從未嘗試的角色。在《謀殺歌謠》里,她飾演在愛情與背叛中踟躕猶疑的薩拉,在《瑞貝卡》里,她飾演因深愛女主人而內心扭曲的女管家丹妮,在《后媽茶話會》中,她挑戰(zhàn)了灰姑娘的惡毒后媽。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劇目中,很少有如此豐富的女性角色可供演員挑選。蔣倩如只覺得時間太短暫,還沒演過癮。
穿上戲服,站上舞臺,她就可以迅速成為角色本身。蔣倩如是一個可以為角色犧牲一切的人。在《愛樂之都》里,她飾演兩個腹黑的女性角色,扮相很難談得上美麗,她不介意為了角色扮老、扮丑。此前,在音樂劇《漢家公主》中,她飾演的女主角年齡跨度從17 歲到70 歲。在她看來,對于30+的女演員而言,最寶貴的就是人生閱歷:“當我們去演20 歲的小姑娘,反而會更加游刃有余,人物的層次會更加豐富。對我來說,年齡不是問題,只取決于是否相信你自己所飾演的角色。我更愿意挑戰(zhàn)有色彩的人物。”
回望來時路,蔣倩如覺得這條路沒有走錯:“人生都有低谷,不可能一直站在高處。有時候你在高處還會跌倒。我是經歷過低谷的人,知道所有一切根本不算什么。今天依然還能站在舞臺上,被人認識,被人喜歡。事業(yè)看到了希望,這不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嗎?”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舞臺上,她對后輩傾囊相授,毫無保留,和其他優(yōu)秀的女演員互相切磋,彼此建立了如同戰(zhàn)友般的情誼。“演員是很不容易的職業(yè),站在臺上的一剎那,是很孤單的。所以需要給彼此信心,互相鼓勵,知道有人陪你,就會更踏實,更自信”。
音樂劇路上的鋪路石
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舞臺上,夏振凱依舊保持著他的好人本色。在第二輪競演當中,排名靠前的他盡管掌握了主動權,但看到其他演員選擇了自己最心儀的劇目《鋼的琴》,他轉而選擇了《悲慘世界》中的經典唱段《人去樓空》,這是很少有人敢于挑戰(zhàn)的經典,因為稍有差池就會產生爭議。在最后的演出中,他全身心投入與沉浸,飽含激情唱響這段經典旋律,與王哲攜手貢獻了這一悲愴而又動人的唱段。
成全他人是夏振凱一直以來的人生信條。盡管他明確知道這是一個激烈的競演比賽,他仍然覺得,比取得更好名次更重要的是把作品演好。“我們做音樂劇演員的,最初的想法無非就是希望市場能好,市場能好的前提是作品好。作品不好,市場也活不了。”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,夏振凱提到,演員的目的就是給觀眾帶來最真摯的表演,“觀眾看完我們某個作品后,如果對整部劇產生興趣,覺得音樂劇還挺有意思的,想要進劇場看完整的劇目,這就是很好的一件事”。
無論是蔣倩如還是夏振凱,這一批伴隨音樂劇行業(yè)從起步到興盛的演員,對這份職業(yè)的愛尤為真摯。
多年前,他們就讀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的時候,作曲家金復載是這個初創(chuàng)專業(yè)的系主任,他曾為《哪吒鬧海》《三個和尚》《舒克與貝塔》等多部影片配樂。但音樂劇這門舞臺藝術對于所有人而言都是陌生的,因此學院邀請外教給學生們上課,學劇目、唱歌、舞蹈、表演,盡可能地磨練作為音樂劇演員的素質。
蔣倩如記得,金復載曾告訴學生,他們是音樂劇道路上的墊腳石的時候,大家普遍感到失落,“未來一片渺茫,沒有任何希望”。他又說,中國音樂劇要等十年才有起色,這更讓他們懷疑自己的選擇,“十年是多么漫長的過程,如果沒有戲可演,我要怎么去生活?”
在希望渺茫的時刻,金復載帶領第一批音樂劇學子走向嶄新的領域,篳路藍縷,這是一批頗具勇氣的人。蔣倩如記得,金復載在他們畢業(yè)之后,自己掏錢創(chuàng)辦了音樂劇制作中心,“他會作曲,想自己做劇,想讓這批學生在畢業(yè)之后還能夠留在舞臺上。但在當時那樣的大環(huán)境下,根本堅持不了多久”。
十年后,竟如老先生所預言的那樣,音樂劇市場突然爆發(fā),令蔣倩如感到無比訝異。2017 年左右,每一個劇場幾乎都有音樂劇演出,20 多部劇目同時招募演員。“2016 年我還什么都沒有看到,真的就在畢業(yè)后整整十年后,看到了曙光。”蔣倩如覺得,那么多公司要做音樂劇,“一定是因為他們覺得音樂劇是有市場、有觀眾、有未來的”。
如今,除了演員身份之外,夏振凱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,在教授專業(yè)知識的同時,也將他在舞臺上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傳授給新一批的音樂劇學子。音樂劇行業(yè)如今正在涌入新鮮血液,夏振凱注意到,今天市場上的機會遠比他們畢業(yè)時多了許多。小劇場的興起對于新演員的需求也變得更加旺盛,“當你沖向市場,只要敢于面市,就會有很多機會”。
對于“鋪路石”“墊腳石”的身份,蔣倩如感到坦然并自豪。“中國音樂劇越來越好,意味著我們這條路已經鋪好了。這么多幕后的創(chuàng)作者,是這條道路上的燈,每一盞燈照亮這條路。所有熱愛舞臺的人,喜歡音樂劇的人,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就好了,這條路沒有盡頭,路邊的風景也會越來越美。”
全國首檔音樂劇文化推廣節(jié)目《愛樂之都》,3月12日每周六晚八點半在東方衛(wèi)視、百視TV同步播出。更多
2022-03-16 17:44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