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7點,位于北京市朝陽區(qū)的潘家園舊貨市場內(nèi)人頭攢動。
院內(nèi),打扮成“帶刀侍衛(wèi)”的安保人員在例行巡邏;耳邊不時傳來市場廣播發(fā)出的風聲和叫聲;一束束燈柱在地上來回晃動,無章的手電筒光線又添了幾分驚悚氣氛……低頭看向地面,形色各異的貨品把人帶回現(xiàn)實世界,吸引著人們聆聽、講述和延續(xù)“它們”的故事。
4月2日晚,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“夜賞奇珍·鬼市探寶”活動迎來第二個開市日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這是潘家園舊貨市場“夜賞奇珍·鬼市探寶”活動迎來的又一個開市日。如今,每周五晚7點至周六凌晨4點,潘家園“鬼市”定期開市。
夜經(jīng)濟也有新玩法
近年來,為發(fā)展“商旅文體融合發(fā)展型”夜間經(jīng)濟形態(tài),北京市從交通、旅游、體育、餐飲多方入手,繁榮夜間經(jīng)濟、促進消費增長。
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有限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張悅向記者介紹,潘家園舊貨市場正在通過“鬼市”的升級創(chuàng)新,響應(yīng)北京夜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號召,為市民提供夜間消遣新去處。
那么,作為夜經(jīng)濟的新景點,潘家園“鬼市”有哪些值得一去的特別之處呢?
走進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大門,首先吸引游人的是四處“游蕩”的侍衛(wèi),他們?nèi)齼沙尚?,身著藍衣。感興趣的游客可以和他們互動拍照,甚至與他們一起逛“鬼市”。
與侍衛(wèi)同行——這一情景設(shè)置為游客帶來十足的安全感,也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。
4月2日晚,打扮成侍衛(wèi)在“鬼市”巡邏的安保人員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除了打扮成侍衛(wèi)的安保人員外,市場還設(shè)置了“摸金校尉到此”的景觀石、開棺盜墓等場景:昏暗的燈光配合仿真骷髏,猛地一看不禁讓人后背發(fā)涼。記者看到,這些盜墓和驚悚主題景觀吸引了一眾年輕游客打卡。
但對于很多資深玩家來說,“鬼市”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。
“半夜開市、黎明即散”的“鬼市”文化是許多文玩人的集體記憶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宋代時“鬼市”就已盛行,而老北京的“鬼市”傳統(tǒng),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。
張悅說,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,在一塊待建閑置地上出現(xiàn)了百姓自發(fā)形成的零散地攤,到了1992年初已有近幾十個攤位。隨著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大,近百個攤位成為潘家園市場的雛形。那時開市時間沒有限制,凌晨就開始有人占位擺攤,天長日久,人們就稱之為“鬼市”。
此次“鬼市”升級,市場在調(diào)研了北京市現(xiàn)存的夜市情況后,決定在主題上凸顯中國傳統(tǒng)元素,重現(xiàn)古代民風民俗,打造獨特歷史氛圍:如一進門的兩個祈福亭、打扮成清代侍衛(wèi)在市場巡邏的安保人員、本周清明主題的鬼怪面具道具等,都是為了使游客的游玩過程更具沉浸感和體驗感。
同時,此次升級也加強了對賣家貨品的把控。市場希望“鬼市”不是一個千攤一面的集市,而是每個攤位的攤主帶著自己的故事來這里交朋友。
在場內(nèi)漫步,能看到提著燈籠的孩童在空地肆意奔跑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,市場在西門門口和“鬼市”地標——牌坊前分別設(shè)置了攤位,供游客領(lǐng)取免費的紙燈籠等紀念品。
目前,市民可在“鬼市”免費擺攤,在擺攤前,市場的管理人員會對每個攤位的貨品進行篩選。為了使游客獲得舒適的購物體驗,市場也會提示賣家不要出售國家禁售和不符合懷舊主題的貨品。
此時,何先生正提著一個黑色塑料袋在一個個攤位前徘徊。
何先生告訴記者,塑料袋里裝的是他用100元(人民幣)購入的一個軍號。他說:“我以前當過軍人,在部隊時起床、熄燈等日?;顒佣际峭ㄟ^軍號來傳遞信息的。我家里有軍用挎包等裝備,加上這個軍號正好配套?;丶液笪蚁氚阉祩€紅繩,掛在墻上。”他介紹,自己淘貨的歷史有幾十年了。“就像今天這個軍號一樣,遇見自己喜歡的東西,合適就買”,何先生說。
“我們希望為游客提供一個個故事場景,大家跟我們一起把潘家園的故事講下去”,張悅說。
4月2日晚,在“鬼市”買賣舊貨的人們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成為“網(wǎng)紅”的古玩
張悅說,來潘家園逛“鬼市”,手電筒是必不可少的裝備。同時,收藏界也有著自己的規(guī)矩:不能反復(fù)試探底價,也不能講完價卻不買。
“多聽多看,想買就買”是張悅為來潘家園的游客們提供的八字攻略。這看似矛盾的八個字,體現(xiàn)的卻是淘貨中的大智慧。
前半句意在呼吁買家多對比、多思考,不要沖動消費;后半句是提醒人們“該出手時就出手”,不要在猶豫中錯失了自己的心愛之物。
行走在“鬼市”的攤位間,不難看到默不作聲在一旁觀察的人,他們有的在等待時機出手,有的則是在學(xué)習挑選貨品的經(jīng)驗。還有一些短視頻博主舉著設(shè)備,或錄制、或直播,用影像將經(jīng)驗分享給更多人。
4月2日晚,一位買家在“鬼市”攤位前拿著手電仔細查看貨品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劉叢也是眾多記錄者中的一員。與大多數(shù)短視頻博主不同的是,他的身份不是買家或者游客,而是這里的一個賣家。
劉叢的店鋪主營玉器,就開在“鬼市”場地的路旁。“鬼市”的升級為市場帶來了更多游客,他的店鋪在夜間也變得紅火起來。
記者走進劉叢的店鋪時,他正在剪輯加工自己剛錄制好的短視頻。
劉叢介紹,去年潘家園建立了直播基地,自己是第一家入駐抖音的商鋪。截至目前,他的抖音賬號一共發(fā)布了150多條短視頻,最高的播放量有1500多萬次。
在他發(fā)布的短視頻中,有對不同玉石品質(zhì)的介紹,也有他自拍自演的情景短劇。記者看到,他在去年11月發(fā)布的一條情景短劇點贊數(shù)超過了5萬。
“潘家園這個品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流量。拍短視頻的目的除了宣傳自己的店鋪之外,還希望能記錄、介紹挑選貨品的方法,讓大家能夠買得放心”,劉叢說。
在社交平臺的選品展示讓他收獲了不少粉絲,經(jīng)常有全國各地的顧客來潘家園找他,有的“老粉”就認準他家來購買玉器。
劉叢介紹,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在選擇玉器時的審美也不一樣。年輕人喜歡小巧、精致的玉器,講究做工和簡約并存;老一輩則喜歡有分量和仿古的玉器,追求在物件里體驗懷舊的感覺。
4月2日晚,一位顧客在潘家園文創(chuàng)商店內(nèi)挑選商品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迭代新業(yè)態(tài) 綿綿懷舊情
“鬼市”開市期間,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文創(chuàng)商店也在夜間營業(yè)。
文創(chuàng)商店內(nèi)既有瓷器、紫砂這樣的大件,也有鑰匙扣、冰箱貼這樣的小物。潘家園文創(chuàng)公司籌備組負責人謝莎向記者介紹,為了更好地將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工藝融合,潘家園文創(chuàng)公司除了自己研發(fā)生產(chǎn)外,還與龍泉的非遺手工藝人、景德鎮(zhèn)的手繪大師等專業(yè)團隊合作開發(fā)。
“我們有微信公眾號和官方淘寶店鋪,線上和線下的經(jīng)營狀況都還不錯。官方店鋪的質(zhì)量保障贏得了信賴,親民的價格也吸引了很多消費者”,謝莎說。
一買一賣,不僅延續(xù)了物的生命,也勾連了人的情感。
劉叢說,在疫情之前,市場內(nèi)每天都能看到外國消費者。當時他把英語不好的孩子叫到店里和外國友人溝通,提升口語水平。“外國人們都很樂于和孩子對話,并愿意進行一些簡單的教學(xué)。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的英語自然提升了。”
魏根華從1998年開始在潘家園賣貨,在他的攤位旁停著一輛三輪車。當晚下起小雨時,他把部分怕水的物件收到了三輪車上。
二十多年來,從戶外裝備到瓷器文玩,他主營的貨品類型變了,但對這個園子的感情一直沒變。他也收獲了很多“忘年交”。
4月2日晚,魏根華在攤位前休息。由于小雨,他已把攤位上的部分貨品收起。中新社易海菲 攝
他介紹,在因為這份工作結(jié)交的朋友里,最小的20多歲,最大的已經(jīng)70多歲了。他還和來自德國、英國、瑞士和韓國的顧客都建立了良好的關(guān)系。
“稀少的品類受消費者喜歡。比如,這個刻著蝸牛的玉制印章,體積小巧但做工并不簡單。”魏根華說。
由于在晚間開市,大約十點之后,“鬼市”就成為了年輕人的主場。
買家胡女士今年25歲,她從20歲開始接觸收藏,最喜歡瓷器這類藏品。
“我覺得像潘家園這樣的舊貨市場最大的好處就是看得見、摸得著。和在線上買二手商品相比更讓人放心。希望以后‘鬼市’能有更多人,那時肯定會更好玩”,她說。
28歲的寇中豪從9歲開始對收藏產(chǎn)生興趣。據(jù)他介紹,自己家中有一墻的藏品。他認為潘家園這樣的舊貨市場存在的意義之一,是為老一輩提供消遣和懷舊的場所,為生活增加情趣。
他很高興看到很多人帶著家人朋友來逛“鬼市”,“我?guī)覑廴艘黄饋砉涔?,這是我們倆的共同愛好。”他說,看到很多人帶小孩來,把傳統(tǒng)文化通過這種方式傳承下去更好。
作為買家,他希望賣家加強自律、市場管理到位,不辜負消費者的信任。
“升級后的‘鬼市’目前剛剛開始運營,將根據(jù)每周反饋的效果進行一些主題變化,慢慢尋找到市場、商戶、淘逛者之間的契合點。”張悅稱,潘家園是有故事的地方,未來,在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還會繼續(xù)打造主題場景,也會提供更加精細化、個性化的場景體驗,吸引更多人把“鬼市”的故事講下去。
逛逛直播間購買心儀的商品,成了當下不少人新的購物習慣。在疫情背景下,直播帶貨的模式突飛猛進,不少高光時刻沖上熱搜:央視主持人朱廣權(quán)更多
2021-05-06 09:17:42